喷涂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喷涂机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知性命描绘人生轮廓

发布时间:2020-07-13 14:50:10 阅读: 来源:喷涂机厂家

瓜田推荐辞:如何对待儒学,意见不大一致。但作为中国人,对儒学一点不了解,也有点愧对了祖宗的文化遗产。这篇文章介绍的儒家的“性”和“命”,就有必要看看是怎么回事。儒家确立的两个人文修养的原则就是,一要尽性,二要知命。尽性,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良能,让它经历成长的磨砺、学问的教化,才能恢复人天然的良善本性。知命,就是要知晓外在,也就是自然、历史、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我们今天说到“性命”二字,似乎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生命。其实性与命二字,无论在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还是在儒家文化中,都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人把儒家称为“性命之学”,也是这个道理。

一旦把性与命分开来看,我们对生命的体验自然多了一层哲学思考。简单地说,性指生命的内在部分,是对自己而言的;命指生命的外在部分,是对天地、自然、历史而言的。比如说,没有人可以挑选自己的父母、出生地、长相或性别,对所有生命而言,这都是一个外在的限制,这就是“命”。而性则不同,它虽然也是自然的禀赋,但人们却能去认知它、改善它,甚至去发扬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性。

孔子对命谈的很多。比如他的学生冉伯牛得了重病,孔子看望他,从南窗握住冉伯牛的手就叹息道:“这是命啊!这样的贤人却得了这种病,这是命啊!”孔子谈到鲁人公伯寮对子路的诽谤时,坚定地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意思是,道的行或废,这是命所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命怎么样呢。孔子对命的这些看法,在过去视为一种宿命,其实这样理解是片面的。在孔子看来,人的力量再勇猛、强大,总有无可奈何的地方,这就是命。如我们尽力去做一件事情,但此事的最后成败,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个人所能决定,它通常是很多外在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如果成功,肯定不是出自我一个人的力量。但假如失败了,即使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无法抗拒外在的诸多因素。行事者虽是个人,但结果往往并非个人所能掌控的,对这样一个我们无法把握的存在,孔子就将它称之为命。

所以儒家确立的两个人文修养的原则就是,一要尽性,二要知命。尽性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良能,让它经历成长的磨砺、学问的教化,才能恢复人天然的良善本性。同时,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又要知晓外在,也就是自然、历史、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所在儒家,命很多时候成了一种积极的力量。

《史记》中就记录了这样的史实,孔子周游列国在过宋国时,和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宋国司马桓魋把树砍了,孔子只好离开宋国去郑国。弟子担心桓魋阻拦,请孔子快点走,孔子答道:“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意思是,上天将此德赋予我了,桓魋能把我怎样呢?孔子经过匡地,被匡人误认为是几年前率兵攻打过匡的鲁国人阳虎,便把他围困起来,弟子们都非常害怕。孔子是这样安慰弟子的:“周文王虽弃世了,但他开创的文化我还继承着。如果天命想让这文化沦亡,那我作为后人就不应该学到它;如天命不想让它沦亡,匡人又能将我如何呢?”这两个故事都表明了“命”其实成了孔子克服困难、坚持理想的一种力量,它承担的是一种使命感。

孔子说的知天命,就是要知晓天命不是人所能轻易改变的,这样我们才能将人事和天命分开。我虽然不知命的好坏,但我们可以致力于现实的人事,也就是尽性。消极地看,命是自然对人的一种限制。但当人已尽了全力去发挥自己的本性时,如果依然无法成功,因为“知命”了,就能做到无怨无悔,不怨天不尤人,由此反而能保持一种良好心态。所以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五十时,对时代所赋予自己的使命就应当清楚了。如果自己的理想未能成功,也要明白是天命使然。

尽性和知命,是把生命看作一种动态的过程。一方面它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无穷的可能性,一方面,它也承认自然、历史对人的具体限制,而这些限制反而成为体现我们生命价值的所在。《中庸》开篇两句便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是给所有学者提出的求道方向。自此儒家不仅被称为性命之学,也被视为抚慰人心的一门学问。因为知命是对失败者的一种心灵安慰,它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人的价值。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失败者依然会被人们视为英雄,比如关羽、岳飞等,他们的失败体现的正是人性与生命的力量。(文:叶匡政)

贵阳设计西服

厦门工作服制作

防静电工服订做

宁夏工作服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