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涂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喷涂机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资讯】长城证券汪毅创蓝筹会是中国本轮牛市燎原之火

发布时间:2020-10-17 02:01:09 阅读: 来源:喷涂机厂家

长城证券汪毅:创蓝筹会是中国本轮牛市燎原之火

摘要:历史情景虽然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是通常在某些局部相似而值得借鉴。本文尝试通过对比此前两轮牛市1996-2001年,2006-2007年来对本轮行情做出有益的指导。每一轮行情中都会有贯穿始终的板块,研究1996-1997,2006-2007的核心驱动力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后,我们认为,创蓝筹可能是贯穿本轮牛市的生命线(燎原之火)!市场近期正在展开一轮牛市中的调整,经过一番整固后,未来两条主线有望率先突围:一是以创蓝筹为代表的新兴成长行业,集中在互联网+、新能源、医药健康等行业;二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转型链条:一带一路,京津冀,国企改革,工业4.0等。  一、本轮行情与历史对比研究的结论

(一)、宏观大背景看目前与1996-1997时相似,但制度层面差异较大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政府锐意推行改革创新;存量社会财富向股市配置;政府有意“做大资本市场蛋糕”。当时的市场表现是年初开始持续上涨,四季度遭遇调控但惯性不减,一直到12月初的1258点,最终在证监会“12道金牌”调控政策的叠加效应下,行情单月暴跌20%以上。之后,绩优股修复后继续上涨到1997年5月初的1510点。  (二)、2006-2007年与目前的宏观层面差异较大,但对于投资人心理影响较大  主要靠业绩兑现对冲估值压力不断冲破高点,最后完结于海外次贷导致国内企业业绩下滑,可参考包括:参与人群重合性、上涨幅度,距离目前最近等因素。对本轮行情最有影响的当属530后出现的行情急剧分化的现象,指数创新高,但超过一半的个股下跌,只有蓝筹股在持续上涨。  (三)、对比两轮行情和目前的走势有诸多不同,但可局部借鉴  不同点包括:政府对直接融资的态度,制度层面,市场化思维,市场参与者等。所以前述两轮行情其实可以参考的地方也只是在某些局部。我们认为最可以参考的两点是:1、目前市场可参考的时点是1996年7-8月的市场,距离疯狂仍有一段距离,但一旦疯狂,恐怕调控不可避免;2第二轮可比时点是07年的2,3月。同时07年教会我们用分化的视角去看市场,即所谓结构性牛市的观点。  (四)、本轮行情的前世今生:始自创业板横空出世!回顾前两轮牛市,每轮都有一个核心驱动力贯以始终,这个驱动力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  1、1996-1997行情,涨幅最大的行业是银行、采掘、家用电器、通信、地产等板块(2倍—5倍):核心逻辑是:银行以深发展为代表,业绩很好,市盈率很低,送股比例很高,受到市场的热捧;家电以四川长虹、深康佳等公司为代表,在90年代的中国开始普遍流行,相关上市公司销量很好,类似今天的手机行业;通信计算机行业:以深科技(与IBM合作当年)为代表的计算机行业涨幅也非常不菲;房地产行业:深圳和海南的房地产股也涨幅非常夸张,如深物业和万科等。  2、2006-2007行情,涨幅最大的行业是有色、非银、军工、房地产、采掘、钢铁、食品饮料、商业贸易、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电气设备等板块(5倍—10倍)。其中,有色、非银、房地产等板块都是贯穿了行情上涨三阶段中的大部分时间。与当时经济景气向上,周期行业盈利显著增长的历史背景非常一致。  3、本轮行情的启动开始于2012年底新一届政府班子上台,大的背景是房地产等传统经济支柱行业的景气回落,经济下行导致货币宽松,居民财富开始逐渐向股票等金融资产转移。这期间,创业板指数率先带动存量资金热情,背后反映了中国经济原有驱动力的减弱和新的增长动力正在以燎原之火势慢慢扩张,回顾行情的三个阶段:第一波:2012年底到2013年10月,585.4点涨到1423.97点,涨幅约143%。新一届政府上台,创业板率先吹响“集结号”。第二波:2013年10月到2015年1月,处于1200—1700之间震荡,期间跌宕起伏好几次,14年上半年表现尚可,下半年在主板的启动下受到一定的压制。第三波是2015年1月—今,从1500点到2918点,涨幅约100%。同期,主板涨幅40%左右。  (五)、“创蓝筹”将贯穿本轮行情的始终!将成为市场新的中流砥柱。  1、什么是创蓝筹?我们将其定义为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的龙头,成长迅速,业绩有保障,市值增长空间大,且在本轮牛市中迅速成长,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未来有望接替主板中的旧蓝筹成为未来中国股票市场和中国企业的中坚力量。  2、筛选标准:1)总市值在200亿以上的中小板、创业板;2)剔除掉传统行业或成长性一般的行业,如白酒、石油化工、零售等;3)剔除掉过去三年净利润表现不佳或201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为负或201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为负;4)剔除掉与时代背景不符合的缺乏想象力的个股;5)自下而上结合行业研究员的分析做进一步的筛选。最终从1184只中小板和创业板个股中筛选出50个标的(详见报告正文表格)。这一轮市场从2012年底至今,创业板涨幅380%,创蓝筹涨幅525%。  3、每一轮行情都会有贯穿始终的板块,创蓝筹就是这一轮行情的生命线,在经历了属于1996-1997,2006-2007的核心驱动力后,我们坚定的认为,创蓝筹就是本轮行情的生命线!而不久的将来,注册制后正式推出后,届时创蓝筹将接替新蓝筹成为市场新的中流砥柱。  二、1996-2001年行情回顾及分析  (一)、四个纬度再现当时情景  两轮行情均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政府锐意推行改革创新;2)存量社会财富向股市配置;3)政府有意“做大资本市场蛋糕”。从四个维度再现当时情形:  1、市场表现:大盘指数从1996年1月中旬的512点上涨,四季度开始遭遇调控但惯性不减,一直涨到12月初的1258点,最终在证监会“12道金牌”调控政策的叠加效应下,行情单月暴跌20%以上。之后,继续上涨到1997年5月初的1510点。香港回归后,又一路调整到1999年的5月,随后再次上涨到2001年中期的2245.44点。这里重点对比第一段行情。  2、宏观背景:1996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的调整期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GDP同比增速放缓至10%,通胀率大幅下降。经济整体仍处于衰退周期,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央行继续施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由于需求不足,市场流动性环境呈现衰退性宽松,固定资产投资减速,货币余额增加。  3、政策态度:国家有利用资本市场支援国企的客观需要,但由于缺乏对股票市场的调控经验,年末便开始祭出“挤泡沫”的手段。  4、涨幅靠前的板块:第一阶段(1996.1-1996.4):银行、农林牧渔、非银金融、计算机、有色金属(板块超过50%);第二阶段(1996.5-1996.9):家电、银行、通信、采掘、公用事业(板块超过50%);第三阶段(1996.9-1996.12)汽车、餐饮旅游、传媒、有色、采掘、建筑、化工、电子等(这一阶段各板块涨幅最大)。整个行情贯穿下来,涨幅最大的行业是银行、采掘、家用电器、通信、地产等板块(2倍—5倍)。银行业在股市中具有稀缺性,以深发展为代表,业绩很好,市盈率很低,送股比例很高,受到市场的热捧。家电行业在90年代的中国还是非常流行的,如四川长虹、深康佳、青岛海尔等公司销量很好,类似今天的手机行业。当时市场流行大哥大,以深科技(与IBM合作当年)为代表的计算机行业涨幅也非常不菲。深圳和海南的房地产股也涨幅非常夸张,如深物业和万科等。  5、几个阶段代表个股的表现:基本面相似  (1),1996.1-1996.4 价值回归行情  主要是蓝筹的估值修复,在1993-1995年的熊市中,很多股票价格已经跌破其内在价值。1996年,市场活跃度开始加大。低估值,安全边际搞的蓝筹股涨幅较大。代表性龙头是四川长虹、深发展(现在的平安银行)、深科技等有业绩支撑的个股。两次300多只个股,下跌的仅有个位数。  (2),1996.5-1996.11:市场由理性逐渐进入疯狂,低价股遭到爆炒  沪深两地地方政府为了争取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主动干预股市的行为,使得市场风险偏好抬升,投资者信心膨胀,牛市逐渐由理性进入疯狂。1996.9-1996.11:在沪深两地政府的“煽风点火”下,市场情绪高涨。资金炒作的路径也从前期的绩优股转换到低价股。12月11日,两市5元之下的个股已经被彻底消灭。两个月内,个股股价与涨跌幅显著负相关(下图黄色标记).  (3)、1996.12 证监会祭出十二道金牌  在温和调控见不到效果的情形下,证监会政策加码,人民日报社论提示风险,涨跌停板制度推出等等联手打压,大盘1周左右跌去30%。我们统计了当时市场的情况,只有不超过20只个股没有下跌,1996年12月跌幅在三成幅度以上的股票占到全市场的40%。回顾当时的情形,联系到目前,当监管政策一旦加强的时候,一定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4),1996.12-1997.5 绩优股抗跌性显现,市场重回上升通道  在12道金牌之后,之前炒作投机下“鸡犬升天”的绩差股开始被抛弃,投资者情绪开始回归理性。估值合理的蓝筹股再12月的暴跌中表现出明显的抗跌性。四川长虹、深发展等有业绩支撑的个股都很快止跌反弹,带动大盘再次回到上升轨道,这波上涨一直持续到1997年5月,上证综指涨幅高达76%。  黄色标记代表1997年1-4月与1996年1-4月涨幅均靠前的个股,这两个阶段均是价值发现的过程,数据上看重叠性很高,可见泡沫破裂之后,最终回到业绩驱动的大逻辑中。  可以说1996年的这波行情中的调整主要来自于监管层面,也许是缺乏对市场调控的经验,面对疯牛无可适从,政府的温和指导,市场的不听劝告,最终引发重手打压,市场短期暴跌,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考虑到本轮行情有诸多的融资盘,且政府调控的方式会更接近市场化,所以暴跌的概率会有所下降,但调控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需要更加精细的手段。在大盘过快上涨时,一定要密切关注监管层发出的信号。  综合市场情绪及宏观基本面,目前市场更类似1996年8-9月的市场,距离疯狂仍有一段距离,但一旦疯狂,恐怕调控不可避免。  2006--2007年:业绩驱动,530后个股分化加大  (一)、从四个维度回顾当时的市场表现  本轮行情与07年的宏观层面差异较大,考虑到参与人群的重合性(多数投资者参与过07年的行情,但未参与过更早的牛市行情)及幅度最大,距离最近的一次牛市,对投资者心理层面的参考意义更大。我们从四个维度回顾当时的市场表现。  1、市场表现:前期是市场普涨,到530后个股分化较大,加上印花税政策出台,530后呈现出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日均交易换手率迅速下降;二是市场热点从题材股向换手率本身就较低的蓝筹股过度。530后行情基本未见中期调整,要么是通过短期快速深幅跳水来完成调整,要么就是高位横盘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震荡整理。2007年牛市行情结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次贷危机导火索引起的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盈利增速预期下降所导致。但监管层没有前瞻性的出台各种政策也成为了压倒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2、宏观经济:盈利超预期不断对冲估值压力:2007年中期利润贡献占比居前的20大子行业中,银行、石化、钢铁和汽车中报业绩同比增速均超过80%。房地产、有色金属、交通运输、电力等行业增幅则在45%-70%。这些行业更多地依靠主营业务实现了利润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景气现状。2006年底市场对于沪深300指数07/08年度的盈利增长预期分别是24.4%和17.5%,而到5月底在2006年年报和2007年1季报明朗后,该预期大幅提高到了43.8%和25.6%。时至9月份,在半年报披露完毕之后市场对于业绩增长的预期再一次大幅提高到了56.4%和33%。两个财报公布阶段对应了两次20个百分点的盈利预期上调,充分说明了市场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预期中不断消化静态估值压力,也是上证综指有效突破4000点和5000点关口的重要推动力量。  3、政策态度:2007年三季度开始,管理层也充分意识到了市场在资金/筹码供求关系失衡条件下快速上涨可能带来的波动风险,针对性的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如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发行特别国债等;增加筹码供给:如加速IPO新股发行和增发审核,大型H股公司加速海归,9月包括建设银行、中海油服、神华煤等大盘股在内的IPO融资额就高达1400多亿元,而增发等再融资金额约750亿元,单月市场融资创历史新高;疏导资金:试点“港股直通车”,扩大QDII实施规模,基金QDII规模迅速达到300亿美元;减缓甚至停止新基金发行和券商集合理财计划,8月下旬开始唯有新批基金发行。  4、涨幅靠前的板块:第一阶段(05.7-06.6):有色、电气设备、食品饮料、机械设备、商业贸易(板块超过90%);第二阶段(06.7-07.5):房地产、建筑、纺织服装、非银、商业贸易 (板块超过250%);第三阶段(07.6-07.10)非银、采掘、有色、钢铁、银行等(板块超过50%)。整个行情贯穿下来,涨幅最大的行业是有色、非银、军工、房地产、采掘、钢铁、食品饮料、商业贸易、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电气设备等板块(5倍—10倍).  (二)、530后的分化会否再现?  我们统计了2007年5月29日到2007年10月16日之间全部A股的涨幅,共1469只个股,中位数涨跌幅-1.18%。660只个股上涨,763只个股下跌,其余持平。如下图,蓝色线的股票数量和红色线股票分别代表530后上涨和继续调整的个股组合,数量占比大致为45%vs55%。530后这种泾渭分明的表现可能会是带给本轮牛市投资者深刻思考的一层内容。  上图是 2007年530后跑赢指数的个股主要集中在有色、采掘、钢铁、交通运输、公用事业、非银等行业。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1、上证指数此前从未涨到4000点上方,越向上,对于投资者而言,寻找安全边际变的越发重要,于是从追逐低价股到追逐低估值大盘蓝筹导致了相关板块的表现靓丽。  2、公募基金在2007年的江湖地位很高,资金规模占比较大,当时最多的基金可以很快发掉400亿。这么大的资金在这么高的位置接盘,必定追逐盈利确定,估值有安全边际的大盘蓝筹股,这也和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非常契合。  综合市场情绪和投资者心理层面的内容:目前的市场可比时点是2007年的2,3月。本轮上证指数在3000-4000区间内,下跌的股票家数只有100来家,95%的股票上涨。4000-4500区间内,上涨家数1700,下跌或持平家数1000只。占比明显提升。由于上证指数历史上到达4500以上唯一可以参考的股价表现就是2007年,所以我们认为个股分化这个因素一定会作为投资人重要参考的依据。  本轮行情的前世今生:创蓝筹引领时代,横空出世!  (一)、创业板、中小板关系着中国经济未来创新、转型的历史使命  从1998年3月,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1999年深交所开始筹建创业板开始,到2004年6月中小板成立,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开启。分别历时5年和10年。可以说中小板、创业板从创设初期,就身系着改革、创新、转型的历史使命。  (二)、转型升级是贯穿本轮行情始终的动力:以创业板和中小板个股为代表  每轮行情都有一个核心驱动力,这个驱动力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  1、1996-1997行情,涨幅最大的行业是银行、采掘、家用电器、通信、地产等板块(2倍—5倍):核心逻辑是:银行在股市中具有稀缺性,以深发展为代表,业绩很好,市盈率很低,送股比例很高,受到市场的热捧;家电以四川长虹、深康佳等公司为代表,在90年代的中国开始普遍流行,相关上市公司销量很好,类似今天的手机行业;通信计算机行业:以深科技(与IBM合作当年)为代表的计算机行业涨幅也非常不菲;房地产行业:深圳和海南的房地产股也涨幅非常夸张,如深物业和万科等。  2、2006-2007行情,涨幅最大的行业是有色、非银、军工、房地产、采掘、钢铁、食品饮料、商业贸易、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电气设备等板块(5倍—10倍)。其中,有色、非银、房地产等板块都是贯穿了行情上涨三阶段中的大部分时间。与当时经济景气向上,周期行业盈利显著增长的历史背景非常一致。  3、本轮行情的启动开始于2012年底新一届政府班子上台,宏观背景是中国进入了一轮经济寻底的过程中,2012,2013,2014连续三年GDP增速走出L型,连续下行的态势明显,政府连续三年利用在年中利用基建托底。这种情形下,不得不转变2013年钱荒时期的紧货币政策,从2014年初开始基调转向宽松,加之房地产等传统经济支柱行业的景气回落,过剩的居民财富开始逐渐向股票市场转移。这期间,创业板指数率先带动存量资金热情,背后反映了中国经济原有驱动力的减弱和新的增长动力正在以燎原之火势慢慢扩张,回顾本轮行情创业板的三个阶段:  第一波:12年底到2013年10月,从585.4点涨到2013年10月的1423.97点,涨幅约143%。新一届政府上台,创业板率先吹响“集结号”。  第二波:13年10月到15年1月,处于1200—1700之间震荡,期间跌宕起伏好几次,14年上半年表现尚可,下半年在主板的启动下受到一定的压制。  第三波是15年1月—今,从1500点到2918点,涨幅约100%。同期,主板涨幅40%左右。  (三)、创蓝筹是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的核心,有望接替主板中的旧蓝筹股成为未来中国股市新的中坚力量。  1、什么是创蓝筹?我们将其定义为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的龙头,成长迅速,业绩有保障,市值增长空间大,且在本轮牛市中迅速成长,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未来有望接替主板中的旧蓝筹成为未来中国股票市场和中国企业的中坚力量。  2、筛选标准:1)总市值在200亿以上的中小板、创业板;2)剔除掉传统行业或成长性一般的行业,如白酒、石油化工、零售等;3)过去三年净利润表现不佳或201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为负或201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为负;4)剔除掉与时代背景不符合的缺乏想象力的个股。  按照上述标准,我们选择了50只个股,从2012年11月30日创业板底部开始至今,创业板涨幅达到395%,创蓝筹涨幅达到525%。  (四)、创蓝筹将贯穿本轮行情的始终,注册制后正式成为新蓝筹的主力  每一轮行情都会有贯穿始终的板块,这就是这一轮行情的生命线和生命力,在经历了1996-1997,2006-2007的生命线后,我们坚定的认为,创蓝筹将成为本轮行情的生命线!注册制后将正式成为新蓝筹的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已成为国家战略。创新和创业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除了对中小微企业贷款进行定向扶持之外,股权类市场由于风险和收益更为匹配,是必然重点发展的方向。建立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风险投资,推行注册制都是应有之义。

alevel辅导班

辅导ib

ib课程是什么

ib课程有哪些